您好;欢迎访问河南修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
收藏网站 | 在线留言 | 联系我们

电话:18749782888

新闻动态
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

中医基础理论——心为君主之官

发布时间:2023-03-17 点击次数:675次

  中医基础理论——心为君主之官

  从古人描述的心脏部位、外形与某些功能来看,中医所讲的心与西医学同指一个脏器。

  “心,在肺之下,膈膜之上,着脊第五椎。形如莲蕊,上有四系(现代解剖:有四条大血管与心脏相连,即肺动脉、肺静脉、主动脉、上腔静脉),以通四脏。

  心外有赤黄裹脂,谓之心包络”、“膻中者,心主之宫城也”、“心象尖圆,形如莲花”、“心主身之血脉”、“心之合脉也,其荣色也”等等。

 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,心是一个推动血液在脉管中循环运行的脏器,故称“心主血脉”。心脏的搏动由心气、心阳来完成。

  心动(脉搏)有力而规则,表明心的功能正常,心气心阳旺盛;面色红润、精力充沛,表明心血充足,周身血供正常。

  反之,若心慌,胸中憋闷,面色苍白或紫暗,脉搏跳动无力或不规则等,均可以判断为心的病。

  所以,一般通过心前区的感觉、面色与脉动的情况,可以察知心气、心血的盛衰,了解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。

  此外,古人还认为心主管人体的精神、意识、思维活动,中医称之为“心藏神”。中医的这种认识影响深远,在我们日常生活用词中就有充分的反映。

  计上心来、心想事成、心领神会、心驰神往、心灵手巧、心情舒畅、称心如意、心不在焉、心事重重、心术不正等等。

  这些词语中“心”的含义均与精神意识情感有关。

  尽管现在稍有一些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,人的意识、思维、精神、情绪等活动实际是大脑的功能。但作为中国人,要理解中医的“心藏神”、“心主神明”并不感觉困难。

  正因为心脏的这些重要功能,古人视心为人体的主宰,将心比作一个国家的君主,称“心为君主之官”,为“五脏六腑之大主,为帝王,精神之舍也”。

  心藏神的功能正常,就反映为意识、精神、思维的正常。表现为神志清晰,精神充沛,思维敏捷,记忆力良好,睡眠规律、质量高等。

  若神志不清(昏迷)、思维错乱、语无伦次、烦躁不安、反应迟钝、健忘、失忆、失眠等均为心的病。如《儒林外史》里范进中举后突然神志失常的现象,被认为是“痰迷心窍”。

  人的一切活动,包括四肢的抬举、说看听闻、脏腑的运动等均受心的控制。

  心静如水,则阴阳平衡,脏腑安和,身体健康;心不宁静,则阴阳失调,脏腑不安,病痛多端。

  正所谓:“心动,则五脏六腑皆摇。”所以,古人对身体的调养强调静心、守神,目的就是使心神不乱。

  现代健康普查也发现,心情平和是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
  古人还认为:心“主血脉”和“藏神”的两个功能是相互关联的。

  “心血”是“心神”的物质基础,心神有赖心血的奉养,如严重贫血的人,在出现面色苍白、心跳加快等心主血脉功能异常时,常伴有失眠、多梦、健忘等心神异常的现象,这是由于“心血不足”导致的“心不藏神”;又如大出血病人,会发生虚脱,不省人事,称之为“血去神亡”。

  另一方面,“心神”的活动也对“心血”有影响。如思虑过度,或长期不良的精神刺激可以耗伤心血,出现心悸,面色无华等心血不足的现象。如现在一些中学或大学女生发生闭经的病例不少,其中一些就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,思虑过度,心血暗耗所致。

  对这些病人,我们通过活血通经的方法往往不能取效,而使用补心气、养心血的方法却能治愈,如古代名方“归脾丸”。

  了解判断心的功能状况,除了通过切按脉搏的跳动、观察面部的色泽(心“在体合脉,其华在面”)以外,还有几个观察方面:

  一是察舌

  因为“心开窍于舌”。舌体活动自如,色泽红润,不肿不痛,反映心的功能良好。若舌僵不灵,言语不清,表明心窍被邪所蒙;舌色淡白,为心血不足;舌色青紫或舌有瘀点,为心血瘀阻;舌红肿疼痛或舌上生疮破溃,多为心火过旺所致。

  二是察汗

  所谓“心在液为汗”。人在受惊吓或精神紧张时会出汗,大家可能都体会过“惊出一身冷汗”的感觉。另外,心脏病发作时,如严重的心律失常等,常伴有出冷汗的症状。中医认为这些都是心阳外散、心液不固的表现。

  三是察情志

  “心在志为喜”。从上期的五脏系统表中可以看到,与心对应的情志是“喜”,喜悦情志本是健康的反映。但是无缘由地喜笑不休,却是一种心神涣散、精神失常的表现。

  下边再来看看心的阴阳五行属性:

  心脏位于横膈以上,属阳位,为五脏中的阳脏;心在五行属火,火属阳,故古人称心为阳中之阳。心脏的搏动,推动血行而不停滞,也属阳的特性,是心气、心阳的作用与旺盛的表现。

  所以,火热是心的特性,人的心火易于偏旺,常于生气、激动、疲劳后,出现心烦,甚则狂躁,或失眠、多梦,口舌生疮,口渴,小便黄赤,舌尖红等“火”的症状。

  可以试用有降心火作用的中成药导赤丸(小儿导赤片),或用莲子心10粒,加冰糖适量泡茶饮。

  另外,古人也发现心脏外面有一层包膜,称“心包”(心包络),起保护心脏的作用。

  以中医的语言表达,就是使心不受外邪侵犯,若邪气犯心,则有心包先代为受邪,使心脏不至于直接受邪(因心是“君主”)。

  但实际上,邪犯心包的表现仍是心的症状,如高热中出现的神昏、谵语等,中医称之为“热入心包”。

  好了,就谈到这里,请大家用“心”体会一下中医所讲的心脏的这些特点吧。

  ——摘自百度


  • map
    查看地图
  • 18749782888
    咨询热线
  • message
    短信咨询